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。会议指出,截至9月底,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,应下达地方的1.7万亿元,已有1.57万亿元下达到市县使用单位,有效补充了地方财力。会议还提出,要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,扩大直达资金范围,部分一般性转移支付可纳入直达机制,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,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等及时足额兑现,更好支持保基层运转。1.57万亿元财政资金已下达到市县使用单位为助企纾困,今年我国推出了2.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,力度相比往年进一步加大。会议介绍,前三季度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。然而,由于受疫情冲击,今年基层政府财政压力较大,减税降费政策也为地方落实“六稳”“六保”任务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挑战。为此中央还建立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,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,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,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,资金直达市县基层、直接惠企利民。正如李克强此前在全国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所言:“如果不采取直达机制,由于基层财政大幅减收,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很难第一时间落地,即使名义上减了,也可能从其他方面多收费、增加企业负担。”根据财政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统计,截至9月30日,在实行直达管理的1.7万亿元资金中,各地已将1.566万亿元直达资金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,形成实际支出10214亿元,占中央财政已下达地方资金的61.2%。据悉,往年财政资金层层分解下达平均用时超过120天,今年新增资金预算指标7天就下达到基层。会议指出,直达资金有效补充地方财力保证了减税降费到位,有力支撑了保居民就业、保市场主体、保基本民生,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,保障了基层正常运转。会议认为,上述规模性纾困政策和直达机制,保住了上亿市场主体,支撑了近9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,为经济稳定恢复发挥了关键作用。研究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会议指出,下一步,除了继续抓好直达机制落实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,还要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,“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,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”常态化直达机制将包括哪些内容?首先扩大直达资金范围,对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、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,可纳入直达机制,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,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等及时足额兑现,更好支持保基层运转。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种类的财政资金也将参照直达机制管理。此前李克强曾表示,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等1.77万亿元直接用于民生的资金,也参照直达机制监控管理。“直达机制作为一个应急性举措、阶段性办法,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积累一些经验,好的可行的做法将来也可以研究作为制度性安排。”会议还要求,完善直达资金管理。合理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资金。各地要强化责任,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科学性、规范性、有效性。完善监管,加快推进部门间数据开放共享,强化对直达资金的全过程监控,严防“浑水摸鱼”,确保用好资金。(记者 林方舟)
本消息为产业园区网用户上传并发布,如需删除,请发送邮件至mail@zhaoshang.net
相关政策